南禅寺年夜殿掩护补葺工程对当今“研讨性补葺”的启示
山西省五台县南禅寺年夜殿,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建筑,比佛光寺还早75年建成。这座建筑于1953年被发现,然后颠末22年的掩护补葺工程,在1975年竣工。补葺进程反映了其时中国文物掩护工程的理念和办法,研讨性的事情贯串于工程始终。
依据祁英涛老师所著的《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南禅寺勘探申报》记录,1953年,山西文管会和中间社管局文物整顿委员会(以下简称文整会)前去五台县相识五台佛光寺的补葺环境,得知“李家庄南禅寺年夜殿系唐代建筑,已残毁急待补葺”。于是,他们立刻派人前去现场进行查询拜访和拍摄。随后,由陈明达、祁英涛、陈继宗、李良娇、律鸿年和李竹君等六位专家构成的考察团队,与山西省文管会一同进行了南禅寺的勘探、丈量和摄影事情,确认南禅寺年夜殿是一座唐代木构建筑,至今为止是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图1 1953年南禅寺总平面图(中国文化遗产研讨院藏)
01 郑重启动维修工程
南禅寺年夜殿在其建筑严重残损的状况下,祁英涛老师于1954年完成了《山西五台山李家庄南禅寺勘探申报》和《南禅寺年夜殿修复方案初步草案》。为了确保决议计划的郑重性,文整会向刘敦桢、梁思成、林徽因、刘致平、赵正之、卢绳、龙非了、莫宗江等专家咨询意见。刘致平老师在回复中提到:“无十分把握时,不要随意马虎更动近况”,而刘敦桢老师也强调了“多做研讨,方能做末了决议”。这反映了中国文物建筑维修工程的初期,先辈们苦守多做研讨和不随意马虎更动近况的原则。
到了1972年,依据国务院的相关批复,山西省文物事情委员会组织了南禅寺年夜殿的维修工程。祁英涛老师卖力维修工程设计,而柴泽俊老师则卖力实施工程,终极于1975年完成了南禅寺年夜殿的维修工程。
在20余年的光阴内,南禅寺年夜殿的维修和研讨激发了一系列争媾和症结问题,此中包含:
1)工程性子
2)出檐的是非
3)侏儒柱的去留
4)前檐门窗的情势
5)鸱尾的样式
这些激发争议的部门颠末多次与程序、同期案例以及现场前提的对照、研讨和弃取阐发。在这个进程中,很多专家提出了分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补葺争议的背后反映了关于文物建筑维修原则和指示方针的深入思虑。它们可以被视为我国早期文物建筑“研讨性补葺”的典型案例。
这一补葺工程的繁杂性和争议性阐明了在文物掩护范畴中,若何在尊敬汗青原貌的根基长进行维修和掩护事情,同时又满意当代需求,必要充足的研讨、讨论和衡量。这种维修方式的研讨性子使得文物掩护者可以或许深刻探究各类技术和办法,以确保文化遗产的完备性和可连续性,这对付往后的文物掩护事情具有紧张的参考代价。
02 维修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1)关于工程性子的变化
1954年的《南禅寺年夜殿修复方案初步草案》主要斟酌了“近况整修”的理念,而到了1974年的实施计划,则选择了“落架重建”的方式,或许是由于建筑阅历了20年的变化。只管如斯,在肯定维修计划时,一些专家仍提出了分歧意见,包含不采纳落架维修,或采纳半落架维修的建议。
1974年的维修工程采纳了“落架重建”的办法,并分外强调了以下几点:起首,必需确保主体布局的情势和尺寸坚持不变,包含平面中各间的年夜小、深度、柱子高度、侧脚、生起、抬高等等,都必需严厉依照原样进行维护。其次,只管即便保存并重用旧有构件,避免调换新构件。分外强调了“我们以为假如一座唐代木构建筑物,主要构件都被换成新资料,那么它将成为一座原年夜的模子,很难称它为唐代建筑了”。
这注解,早期的文物维修工程中,岂论采纳何种维修办法,都异常看重保存文物建筑的原始情势和构件,这种保存的做法是一开端就获得了强调。
2)关于出檐是非的补葺研讨
在1953年的现场勘查中,察看到南禅寺年夜殿的出檐阅历了后来的修改,同时檐椽上有显著的锯痕,这可能是由于檐椽受损,汗青长进行了维修和修改。
为办理这一征象,1954年和1974年的维修计划都进行了对照阐发。起首,采纳程序研讨来推算檐长度;其次,经由过程现场丈量五铺作斗拱,依据勘探和测绘中柱高与出檐的比例来推算檐长度;最紧张的是,在维修工程中,清算出了建筑原始台明,再从台明与出檐的关系中推算出檐长度。这三种办法互相验证,从最初推算的出檐长度约为230-240厘米,到工程现实实施中肯定了出檐长度为234厘米。
现实维修后,关于出檐长度的争议得以办理。这突显了研讨性修复操作的三个症结环节,即追溯研讨、勘测和履历阐发、工程实证,它们是文物维修工程的紧张构成部门,缺一弗成。这个进程确保了对文物建筑的准确修复,同时坚持了汗青和文化代价。
图2 1953年南禅寺年夜殿的屋檐环境(中国文化遗产研讨院藏)
图3 1974年南禅寺年夜殿补葺后屋檐环境(《南禅寺》山西古建筑掩护研讨所和南禅寺治理所编著)
3)关于构架中侏儒柱组件的去留
关于南禅寺年夜殿中的“侏儒柱”的存在与去除的争议异常有趣。依据1954年的修复草案,以为这个侏儒柱是布局上所必须的构件,只管在隋唐时期的什物和壁画中年夜多环境下只使用了年夜叉手而没有侏儒柱。然而,它提到一样平常的侏儒柱是方形的,是以在这种环境下,侏儒柱的存在是合理的。
而在1974年的维修工程中,发如今解除屋面荷载后,侏儒柱一组构件并没有与年夜叉手之间进行榫卯衔接。经由过程力学计算和现场模拟试验,得出了撤消侏儒柱这一组构件的结论,以为年夜叉抄本身是平安的,这一决议计划被以为是“规复了唐代建筑原貌”。在撤消侏儒柱一组构件后,斟酌到布局的靠得住性,还在年夜叉手底部的平梁上增长了一根钢筋拉杆,以减小年夜叉手向外的推力。
关于是否保存这个汗青上的“加固”陈迹,确切是一个繁杂的问题。依据《中国文物事迹掩护准则》(2015版),应该只管即便坚持文物的原貌,包含汗青上颠末补葺、改建、重修后留存的有代价的状况,以及可以或许体现紧张汗青因素的残损状况。然而,在这一详细环境下,维修工程中是否考据了侏儒柱是哪个年月增长的记载彷佛没有明白的信息。这种环境可能必要更深刻的研讨和讨论,以肯定最得当掩护和传承文物建筑的办法。
图4 1953年 南禅寺年夜殿平梁、侏儒柱、年夜叉手(中国文化遗产研讨院藏)
图5 1974年南禅寺年夜殿补葺后的年夜叉手(2014年唐文文拍摄)
4)关于前檐门窗情势的争议
在1954年的修复草案中,提出南禅寺年夜殿前檐砖墙为近代后砌,但门额上的门簪甚为古朴,门窗上部线脚与宋代程序作法相似,由此提出拆除砖墙,保存门窗。
1974年维修工程中,前檐门窗参照佛光寺进行了“唐式回复复兴”。依据记录,在实施进程中以为现存门窗模样形状属于元代以前古老模样形状,拆除砖墙拆卸门窗时,进行过细心研讨,发现了遗留的门簪卯洞、门钉旧孔等旧有陈迹,以这些旧有陈迹为根据,同时参照早期建筑实例,对门窗的样式进行了修复。
图6 1953年 南禅寺年夜殿前檐外观(中国文化遗产研讨院藏)
图7 1974年南禅寺年夜殿补葺后前檐门窗和瓦顶(《南禅寺》山西古建筑掩护研讨所和南禅寺治理所编著)
对付南禅寺年夜殿门窗的模样形状至今尚存有分歧的意见。从其时的工程记载看,在工程实施进程中,对旧有陈迹进行勘探和研讨异常可取,也使得结论加倍可托。但现实进程中,是否由于有“唐式回复复兴”的初志,而使推论向“唐式”作风接近,就不得而知了。
5)关于鸱尾样式的争议
南禅寺年夜殿补葺中争议最年夜的是瓦饰中“鸱尾”样式的选择。1954年修复草案提出“此殿的兽仍以用鸱尾为合理”。1974年实施中提出“详细形象参照近年出土的渤海国上京的鸱尾模样形状”,并依照这一计划进行了实施。
对付南禅寺年夜殿的鸱尾模样形状,多位专家有分歧的意见。有老师提出“瓦作问题如欲规复原状固佳,但无太年夜把握”;有老师提出不克不及以盛唐渤海样式作为根据,应参照日本唐招提寺的鸱尾;还有老师提出制造模子,多多研讨,以求精美绝伦。文物建筑的脊饰有着掩护屋架的作用,但其样式却有着很强的期间特性,至今都是补葺工程中存有争议的部位。
图7(左) 渤海国上京的鸱尾 (引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讨所.考古精髓[M] 北京 科学出书社 1983)
图8 (右)日本唐招提寺的鸱尾(引自小野雅弘(编纂)鉴真和上展[M] 东京 日本TBS 2001)
在南禅寺年夜殿其他构件的维修中遵循了只管即便保留原有构件的原则,采纳了铁板、铁扒锯、铁箍等铁活衔接,钢管柱拼合,环氧树脂灌缝的修补和增强办法,使得年夜部门原构件得以保留。但环氧树脂作为粘接资料、其材性和稳固性是否与原木构件相匹配,尚需光阴的磨练。
03 总结
经由过程南禅寺年夜殿的维修进程,我们可以领会到:假如说我国早期的文物掩护工程即秉承了“研讨性补葺”的理念,其主要体如今两方面,一个是技术操作层面,另一个是全进程的多方介入层面(治理)。技术操作层面即前面提到的溯源研讨,包含汗青研讨、汗青成长进程的变化研讨、程序研讨等;勘探研讨,包含具体的测绘,对细节和问题的记载、与履历的对照;工程实证研讨,包含对前期勘探隐蔽部位的再次勘探、阐发研讨、实施可行性研讨等。而全进程的多方介入也十分紧张,包含专家的全程介入,提出具体的指示性意见和建议;设计介入工程实施全进程,对未能预感部位的从新研讨、可实施性步伐弥补完美等。
(图文起源于“哲匠之家”,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概念,不代表文物安全态度
文物安全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平安,社会介入,大家尽责